如何激发孩子学音乐的兴趣和学习路径规划
发布时间:2021-10-08 11:04:51
假期来了,孩子们不用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挤时间玩音乐,那么,怎能学音乐进步快?很多人都把这个现象归结于天赋问题,认为音乐天赋高的孩子自然会比普通孩子的学习要超前。的确,天赋能为孩子后天的学习助力,但绝大一部分原因,其实要归结于孩子的学习方式和正确的学习规划。
“惰性思维”是孩子学习中最应该避讳的一种态度。在学习音乐时,很多孩子非常依赖于老师的“保姆式”教学,每个音,每个节奏都需要老师在课堂上一一指导,不然回课时便会错误百出。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不认识,没学过,而是他/她们不愿意自己去思考,习惯于从他人口中直接得到答案。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孩子学了几年音乐,但还是不会自己练琴”的后果。很多学数年的孩子还不能即兴演奏一首曲目,更不能即兴合奏和改编曲目。
所以,想要让孩子提高学习音乐的能力,首先必须要杜绝孩子的“惰性思维”。并且有一个清晰准确的学习路径规划,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成就幸福人生。
1、学音乐的目的首先是激发兴趣
“
老师,我平时没时间学音乐和上课,平时也不想练琴,我们就想寒暑假集训每天学,然后考级!我们平时不上课,就想寒暑假上课。。。。。
兴趣本身就是人们的"老师"。兴趣能唤起少年儿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觉得学习音乐有趣味。如果一直让孩子在紧张的模拟和考试中,孩子是没办法感受到音乐的轻松和快乐,也终于要放弃音乐这个爱好的~
台上一分钟,台下三年功!音乐是一个慢功夫,只有在放松心情的状态下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乐感。因为有了好的乐感,对提高学生的修养和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起着关键的作用,并会受益终生。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声音的艺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要努力3个多尝试:
(1)“多听”。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是依靠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的对比、变化有规律地组织起来,形成音乐形象,并通过器官来感受的一种艺术。 多听古今中外的音乐,从中得到艺术熏染,增进知识,这样无形中就培养了乐感。在枯燥乏味的技术训练中,也应随时渗透“技巧”和美感的因素。
举例说,初学学习唱歌者,当练习一个慢速度的四拍时值的音符,如“由强渐弱”、“由弱渐强”、“由强突弱”、“渐弱渐强”、“渐强又渐弱”、“连续断单或圆滑音”音色上有刚有柔,感情上有放有藏等变化,而不是简单地只把四拍唱足或奏足就完事。
(2)“多看”。看视频中的名家的表演。通过看歌唱家、歌剧演唱家的表演,积极的感受他们的唱和演,可以提高自己的歌唱感觉和歌唱意识。 戏曲演唱名家的“手、眼、身、法、步”和“唱、念、做、打”等这些戏曲中程式化功夫都是在一定的锣鼓点中完成的,经常看他们表演,会使自己从他们那一招一式的表演中看出门道,把歌曲中的拍节音型变成自己的心理律动,从而有机的提高歌唱感觉。
(3)“多思考”。就是要做有心人。平时把音乐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在有条件时不忘多听、多看、多记录自己的感受。在多听多看的过程中,如果对美的声音及音色形成了一定的内心听觉和要求,这将直接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为一旦有了正确的美的概念,他们就会去追求。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其次,增加孩子的每年的视唱练耳的教学和学习机会。
视唱是视唱练耳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听觉训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并不是独立的。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由浅入深的进行教学:
(1)可从节奏入手过渡到视唱。节奏相对来说比视唱要好掌握。可抓住这一特点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训练。在视唱中先掌握好节奏,再过渡到视唱,这样学生较容易掌握。
(2)从唱准单音过渡到旋律。音乐教学中,学生不仅要会听,而且要会唱。唱和听缺一不可。可先唱准音阶,然后对学生进行级进、跳进的练习,使学生能从多变的音阶中更好的把握每个音的音准。其次让学生通过听辩单音,对音高、音准进行识记和巩固练习,把所听的旋律记下来进行视唱,这样听唱兼顾更好的促进了学生对音准的掌握。
(3)可从律动方面着手。学生的特点是好动,遇到较难的节奏,先进行律动的训练再过渡到演唱,这样迎合了学生的特点,他们会立即感到容易并很快能贴切地表达出来。那些乐感较差的学生,大多数并不是无可救药的,正确引导他们借助于自身体态律动来表现音乐,不失为一个有效地提高音乐感觉的举措。
第三,必须重视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音乐的表现力就是要以准确的节奏、恰当的力度和速度,自然而美好、真切而饱满的感情把乐曲的艺术形象再现出来。
“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总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的心声;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这种立意与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使心灵萌发美的种子。” 有了“情”,“声”自然就美;而在学生聆听到自己优美的声音后内心的愉悦激发起了他们更多的表现欲,在学生表现音乐美的同时,音乐“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也早已深深植根在心中了。有学习音乐的兴趣固然好,如果没兴趣,也不要紧,兴趣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最后,那么怎样培养和巩固少年儿童这一兴趣呢?
1.利用手机、电脑、电视、电台播放的音乐节目,让他们欣赏。
2.选择一些适合子女年龄的歌曲,教他们唱歌和表演。
3.将他们会唱的歌改编成乐曲,教他们在乐器上练习,直至练会,当他们有了成就和信心,兴趣就变得当也挡不住的学习。
4.在网络平台或线下店购买喜欢的乐器,试着学起来。通过3-6个月的学习,已初步学会演奏乐器的少年儿童,尽力创造条件让他们登台演出,例如学校、幼儿园或家庭内。
5.观看歌舞晚会和音乐会的演出。
为子女选择歌曲或器乐曲时,在内容和体裁上一定要注意适合少年儿童演唱和演奏,防止成人化和高难度。如果子女对所选的歌曲或乐曲的内容理解不了,或者学习起来太困难,就会影响他的学习兴趣。
所以,要培养孩子喜欢音乐、喜欢音乐,就要设法让子女的周围充满和谐的音乐和音乐。尔后,花些功夫稍加引导,就可以诱发子女对音乐和音乐的极大兴趣。这个兴趣便是"底色"。在这个基础上,子女将来可以学习唱歌、弹琴,可以获得一定的音乐能力。不管他将来干什么,在音乐方面他都是一个"知音者",是一个可以借音乐休息、放松、娱乐、思考的人。
2、老师的作用是引导
“
老师,我家孩子平时没时间练琴,您上课的时候带着他练练就好了。
课后不练琴,孩子连独立思考的机会都没有,何谈进步?又如何培养孩子独立练琴的能力?对于这样的孩子,老师只能上课一点点带着孩子练习,而这样的孩子一旦离开老师的指导,便不知从何弹起。
“
老师,我平时没时间陪孩子练琴,学新曲子的时候您尽量带他先弹会了,我怕他回家自己瞎练。
孩子学音乐不可能一辈子都有老师指导,学会独立练琴是必须要掌握的学习方法。老师的作用只是引导,而不是一味地“帮助”孩子练习。尽管在刚开始“独立”的时候会磕磕绊绊,但只有经历这些,孩子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3、家长的指正要讲求方法
“
这个音是Mi不是La!十六分音符不要变慢!你看你第四指又折指了!……
家长陪孩子练琴,能听出孩子练习时的错误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指正孩子的错误必须要讲求方法。
面对孩子出现的错误,不要急于指出,而是要引导孩子自己做出判断,锻炼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学会聆听自己的演奏和判断演奏正确性的能力。例如“刚刚你练习的那一段有一个音有点奇怪,你再看一遍,看看是不是粗心弹错了?”、“下一遍我们用节拍器练练,看看我们的速度是不是达标了。”
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指正,还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当孩子的练琴表现不如人意时,你很容易对孩子生气甚至忍不住骂孩子?觉得自己牺牲了休息时间去陪伴却换不来孩子的进步?
其实,孩子达不到要求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家长们应该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切勿随便说出一些伤害孩子的话语,这样的行为不仅对孩子继续学琴并无益处,反而会打击一些自尊心强的孩子,让孩子产生对抗情绪,弄巧反拙。
这时候,您不妨换一种态度,对孩子进行积极的鼓励激励,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保持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4、不能过分依赖于陪练老师
有些家长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陪孩子练琴,所以选择请陪练老师。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陪练老师可以及时帮助孩子的改正错误。
但是日常陪练课一周绝不能超过两次。虽然陪练老师能降低孩子回课时的错误率,但同样遏制了孩子的自学能力,绝不是长久之计。
考级前3个月可以为了考试每天陪练,但是日常陪练只是为了解决孩子的畏难情绪,孩子不会练习和练错了,很好的完成主课老师课上的新知识和课后的作业。
当孩子的练琴表现不如人意时,你很容易对孩子生气甚至忍不住骂孩子?觉得自己牺牲了休息时间去陪伴却换不来孩子的进步?
其实,孩子达不到要求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家长们应该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切勿随便说出一些伤害孩子的话语,这样的行为不仅对孩子继续学琴并无益处,反而会打击一些自尊心强的孩子,让孩子产生对抗情绪,弄巧反拙。
这时候,您不妨换一种态度,对孩子进行积极的鼓励激励,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保持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孩子练琴的时间要合理掌握,过长容易引起他的烦躁和反感,认真而耐心的短时间练习比烦躁而敷衍了事的长时间练习效果好得多。只要是认真地练,学龄前儿童每天20~40分钟、小学生每天40~80分钟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5、适当让孩子弹奏自己喜欢的曲子
“
我们这么多年一直都在学习考级的曲目,孩子其他的什么都不会!我也不确定孩子能不能演奏一首生日歌……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对一件事物感兴趣时,他们才会去主动去探索。因此,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可以适时让孩子弹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在没有老师的引导下,他们也会愿意自己去摸索和练习。所以说,只有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他们才会自愿去主动思考。
我们建议学了6-12个月以上的孩子,都要加强他的兴趣引导,建议他们把学校的音乐课的歌曲,平时孩子刷抖音上的歌曲,小伙伴们喜欢的歌曲,一些耳熟能详的歌曲,都去尝试演唱和演奏。也许多年以后,孩子在聚会上,流利的演奏演唱一首她/他们喜欢的曲目,因为哪些信任的阳光和热爱,也许能坚持数年。
6、在不能坚持的时候在坚持一下
“
老师,我家孩子坚持了1年,坚持了3年,坚持了5年,还是放弃了,从此不在碰。。。。。。
孩子平时不练琴
如果孩子回家从来不练琴,那就要跟主课老师沟通一下孩子的作业,孩子现在的问题,孩子是不是有畏难情绪?还是真的不会?孩子还没找到兴趣点吗?正常是每天回家1小时的练习不能少,学了2年以上每天1个半小时是正常范围。如果孩子就是不熟练,可以每周请1-2次陪练,最好用主课老师陪练,主修专业的,这样孩子学的清楚才觉得容易有趣。
孩子练琴练号总是出错
孩子练习要用节拍器,如果在音准,节奏,嘴形,姿势,把位等很多原则上总是出错,坚持半年一年还是错?就是要看一下主课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否规范?是否给孩子足够清楚的指导和方法教孩子去改正?帮助孩子去练习?孩子是否理解?老师是否有科班的教学体系,完整的教案?丰富的教学经验?课后作业怎么写的?我们要多跟老师沟通,多鼓励孩子。
进步缓慢
正常每周一节课加上寒暑假集训,音乐学习正常是3-5年能考完十级。
这个前提是乐器每天投入1-2小时去练习。
大概进度作为参考,毕竟孩子个体有差异,具体要跟主课老师沟通学习进度,正常是小学毕业前考级结束。
基本功:学习的前6-12个月,管弦乐都需要基本功训练,课后每天30分钟以上,半年基本稳定基本套路,要不断规范和动作的到位。前期要确定好学习和练习的时间,就跟吃饭睡觉一样固定下来。
1-3级:学习第二年就可以考级。除了考级曲目,建议学习一定比例孩子喜欢的曲目来辅修,经常能玩起来,也参加一些演出和表演机会,能增加孩子学习的兴趣。
4-6级:学习第二年底或者第三年。加强练习的曲目和兴趣曲目的结合。在有时间建议参加比赛或者参加乐团。如果孩子零基础就直接进入乐团,1对多学习不如1对1先坚持1年,如果孩子一直在乐团学习,没有1对1小课,孩子基本功不扎实,只会吹乐队合奏曲目或者识谱能力比较弱,孩子就不能独立完成一些曲目,在音乐的道路上终究不能获得成就和自信。
建议孩子这个时候能找一些科班的好老师,不断提升孩子的技艺和兴趣度,才能让我们的人生子女双赢。
7-8级:学习的第三年或者第四年。可以参与一些学校或者区域比赛。
不断的换2-4个能力更高的老师,尤其是正规音乐学院毕业的国内外的老师。
9-10级:学习的第三年或者第五年。可以参与一些学校或者区域比赛。
演奏级:学习的第4-5年后,可以经常跟有天赋的孩子多玩,跟名师多学习。名师出高徒,尤其适合音乐学习。
突然要放弃
如果孩子学习突然要放弃,要看看孩子兴趣是不是出了问题,或者和老师的配合出了问题,或者身体哪里不舒服?或者受到了什么打击?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上,都需要对孩子授之以渔。这才是最根本的办法。所以,家长要教给孩子学琴的方法,要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该怎么做?例如,在学习新课的时候,与孩子一起简单预习下;课堂结束后,尽快进行复习,加深印象。这样做,孩子学琴的过程中才能环环紧扣,循序渐进。
无论是对于琴童还是父母,学习音乐都是一件苦差事。吉他演奏是一门技术要求很强的艺术,要有所学成需要学习者付出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去不停地学习和琢磨。因此,无论是对于琴童还是父母来说,练琴都是一件苦差事。
在孩子开始学琴时,父母都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切不可取。作为家长更要有耐心和热情,陪孩子一起在这过程中慢慢成长。
孩子能不能坚持,首先看家长能不能坚持!一起加油哦~~
7、增加音乐欣赏的时间
“
老师,我家孩子觉得这太枯燥了。。。。。。
音乐不是单一一种乐器的声音,只有交响乐是由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弦乐器组、打击乐器组多种乐器组成才能构成有丰富色彩和浓厚层次的画面,所以要扩大孩子的欣赏能力和知识范围才能让他学得有兴趣、有深度和广度。我国著名钢琴家殷承宗先生在给学生上钢琴课时就启发学生对所弹的乐曲做一个构想:如果把这首乐曲改编成管弦乐曲应该怎样做?什么地方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然后把钢琴当作管弦乐队来演奏,这样才能把作品演奏得有血有肉、丰富多彩,而要做到这一步的前提就是要能欣赏、了解、懂得交响乐。
对于学习西洋乐器的孩子也要让他接触和欣赏一些中国民族音乐作品,同样对于学习中国民族乐器的孩子也要让他接触和欣赏一些外国音乐作品,尽量请老师给他们进行讲解。
孩子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巧后要适当地给他创造机会参加演出,学习独奏乐器的要创造多合伴奏的机会,并适当的排一些重奏、合奏曲目。艺术实践也会给孩子一些压力,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在众人面前表演会使他更加努力,让他把作品演奏得更完美、理解得更深刻,同时也锻炼他的意志:敢于展现自己不“怯场”。
孩子到了十岁以后知识接受能力加快了,在学琴过程中应适当加上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当然要一次讲一点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例如在教识谱时给他讲清楚各种符号、音乐术语的含义和作用,教音阶时给他讲讲调式、调性和音程,教和弦时讲讲和声功能和进行规律,教乐曲时讲讲曲式(二段体、三段体、……)及一些常见典型曲式(回旋曲、圆舞曲、小步舞曲、波尔卡、加伏特、……)的起源、特徵,讲音乐处理时教给他处理强、弱、乐句高点的规律等等。在教演奏技巧时也应与年龄小时有所区别,即不但要告诉他“这样做”还要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才能做到“这样做”。孩子这时候才能理解音乐是“科学”而不是“玩”,我们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音乐家”而不是“音乐工匠”。有人认为孩子还小听不懂,其实不然,孩子的头脑象巨大的海绵,能吸取无穷无尽的知识,即便当时不懂但他作为一件新事物放到脑海里再遇到时就会去进一步领会,终究会懂的。
上初中以后的孩子,如果完全是兴趣,著名音乐人李广平老师就说:有条件的孩子都应该学一门乐器加上声乐课,有条件则应该加上日常的视唱练耳课。
孩子的兴趣是不稳定的,有时贪玩、烦躁或被另一他觉得更有趣的事吸引了这都很正常,家长和老师不能没耐心,尤其是已经学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孩子一定要坚持不要轻易放弃,鼓励、诱导他度过难关,往往困难的坚持之后是巨大的收获。当文化课和音乐课发生冲突时音乐课给文化课让路是理所应当的,但应尽快利用假期补回来,断断续续地学习会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的课程内容应该多样化,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都要接触,课程进度应该有松有紧,不应长期进行枯燥的技术磨练,一段时间可以“拔高”一下,选取“掂起脚尖够得着”的课程来让他完成,让他经过一番努力后得到收获的喜悦。
8、音乐需要玩起来
“
老师,怎能让孩子音乐成为一种消遣的方式。。。。。。
有条件的爸爸妈妈,可以尝试一下与孩子一起学习,自己动手试弹一下孩子正在练习的曲子。这样做,就能真正令家长与孩子在心态上形成平等状态,构成一种共同面对困难的联盟关系。
另外,非常有效的方式喊上一起有音乐才华的天赋的伙伴一起玩起来,可以到家了三三两两,也可以一起参加音悦佳定期的音乐人演出沙龙,当孩子发现了榜样和音乐的快乐,才能让音乐成为生命中的一道曙光!
在共同学习与进步的过程中,家长能真正站在孩子角度上为换位思考,做到真正理解孩子。在恰当的时候再给予孩子一些指导和帮助,这样可能就可以令学习事半功倍,真正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宝贵的资源,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但是,不要忘记孩子的兴趣不是完全天生的,它离不开后天的引导、培养、保护和发挥。希望各位家长们都能与孩子一起愉快地学习音乐,玩音乐!